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提升项目方案出台

资讯来源:教务处发布时间:2018-05-04点击数量:5

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提升项目方案

一、培训宗旨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社会各个方面都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环境和信息技术能力,社会急需具有高信息素养的创新人才。高校教师和信息管理人员作为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者和学习者,更需要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教师和管理人员自身的教学和管理能力,更有利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还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对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新技术环境下,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和信息技术管理人员进行信息素养能力培训作为民办高校“强师工程”中的一部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期培训针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和信息办、图书馆、教学管理等信息管理部门人员进行信息素养能力整体培训。旨在提高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和信息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建设规划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技术实践操作能力。为适应新技术环境,更新知识机构,掌握信息前沿技术,使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和信息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能力得到持续和稳步提升。

二、培训对象

上海市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和信息办、图书馆、教学管理等部门的信息技术管理人员,本年度预计参训人数为60人。

三、培训目标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突出专业内涵,注重提升实践能力,提高青年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水平。

(一)了解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了解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技术、网络体系结构等新技术的发展动态;

(三)强化青年教师和信息管理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提高青年教师和信息管理人员的实践操作与应用能力;

(五)提高青年教师和信息管理人员的信息获取及规划能力,切实为校园信息化建设提出创新实践方案。

 

四、培训基本原则

(一)丰富且具切合性的培训内容

根据民办高校对青年教师和信息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要求,结合案例介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讲解顶层设计的理念,解读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本次培训精心设计了“规划与发展”、“技能与素养”、“应用与创新”、“前沿与热点”四个课程模块,紧紧围绕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和青年教师及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开展各模块培训。

(二)灵活且具创新性的培训模式

培训采用集中培训、专题讨论、实训考察、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方式。集中培训,即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多种学习形式,帮助青年教师和信息管理人员把握高等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创新机制,提升实践操作技能。专题讨论,即结合课程内容与各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围绕多个主题探讨、交流、提高。实训考察,即安排学员到先进高校和科技展示区学习实践,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先进理念与经验,促进创新与交流。个人自学,即通过任务驱动学习方式,结合各校实际情况,通过专家临场诊断、分析指导,拿出提升各校信息化建设与实践的方案。

(三)全面且具即时性的培训评估

培训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综合评估信息技术人员在知识、技能、态度及行为方面的收获;同时关注学员对培训项目的即时性学习反馈,具体包括对培训目标、培训课程、培训模式、培训师资、培训管理团队的满意度反馈情况。

五、培训课程模块

本期培训内容有四大模块组成:规划与发展、技能与素养、应用与创新、前沿与热点。“规划与发展”模块主要包括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体制、顶层设计以及信息资源规划等。“技能与素养”模块主要包括对大数据技术、移动技术、网络体系结构、教育云平台技术、网络安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应用与创新”模块主要包括智慧校园实践、智慧图书馆实践、MOOC为代表的教育平台案例等。“前沿与热点”模块设置了信息技术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四个模块力求系统实用,达到提升信息技术人员素养和技能的目的。